魯網6月11日訊 中小民營經濟是青島經濟的“火種”,中小民營企業的生長狀況直接影響著青島經濟的未來。
青島高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專業從事精密器械制造,精密工裝,載具,機械手,非標自動化研發加工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成長的道路是坎坷的。這家公司建立于2008年金融危機的風雨飄渺之中,又遇上了2020年漫長的新冠疫情。隨著時代的風云巨變,該公司也跟隨經濟發展的大勢不斷轉變。如今已顛簸前行十余年。
從一家作坊式代工企業逐漸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這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如今,該企業已經逐漸摸索出一條以數字科技為引領,匠心智造為高精尖行業提供“訂制化”產品及服務的發展之路。
創業,從紡織機械飛梭機的創新應用開始
劉煥高——青島高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創始人。
技工出身的他在2008年從一家外資企業辭職,開始了漫長創業之路。
“最初創業完全是白手起家?!眲ǜ呙棵炕貞浧甬敃r創業過程,心中仍是感慨萬千,“其實當時在外資企業從事技術工作,薪酬還算可以。但是對于當時20多歲的自己來說,創業的激情壓倒了一切。”
2008年,是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年,也是青島的制造業進入規?;l展的重要一年。
作為制造業大城,青島的紡織機械業在那一年迎來了巨大的轉變—行業發展正式進入自動化階段。
劉煥高還記得,當初從事紡織機械業時,組裝、調試等技術的人才非常的稀缺。
“那個時候有一批德國的設備運過來,但是找遍青島都沒有人能組裝調試。”
據劉煥高回憶,那套設備是德國五六十年代的設備。他們十來個技術工人加班研究,反復論證、不斷改造,最后才真正實現了本地化。
彼時,青島的繡花技術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立式織法,而這套設備的引進直接提升了生產力,讓當時外資企業的產能大幅提升。
當時的工業自動化水平還不是很高,青島相對于京津翼、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也還處于起步階段。當時一些德國、日本、韓國等企業的入駐,從某種程度上也提升了本地企業的自動化水平。
而劉煥高也就是在那段時間接觸到自動化機械,并且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煉。
飛梭機的應用讓他看到了自動化的意義,而城市經濟發展對新技術的渴求,讓他看到了自動化的前景也增強了其創業的信心。
辭職后,他與幾個同樣懷有創業激情的朋友合租了一間不到60平方米的民房,開了一家機械加工的“小作坊”。
創業之路尤其艱難,但是當時青島肥沃的制造業產業熱土也讓他的夢想一扎根就開了花。
創新技藝,從1人再到百人團隊
劉煥高至今還記得第一筆訂單是他們如何靠著過硬的技術拼來的。
當時相比較外資企業,國內的企業設施設備都相對落后。他通過一個老鄉聯系到一家國內企業。不久后,該企業的負責人主動找上門,表示他們手中有一批訂單因技術能力有限做不了,問其是否能做。
劉煥高一口應下,并且憑借自己的技術經驗迅速完活。
“剛開始完全就是代工。最初也就1、2個人,后來技術能力逐漸得到認可之后,客戶也漸漸多了起來?!?/p>
據劉煥高介紹,企業在2012年以后迅速成長,自此才真正成為一家在業內口碑、技術力量、實力都很好的企業。
從小作坊到代工點,再到真正的企業。劉煥高帶領他的團隊不斷在市場中尋找位置,緊緊跟隨青島制造業發展的大環境;從紡織行業再到3C行業,再到后來的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光伏,新能源等領域,企業也不斷伴隨著城市產業的發展進行變革。
一路的摸爬滾打,青島高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不斷購進高端設備,引進優秀人才,改良技藝,找準企業在市場中的位置。在艱難的創業過程中,劉煥高不斷的帶領團隊沖鋒陷陣、爬坡過檻。
截止目前,公司已經有員工150余人,其中從各院校引進的專業技術人員達100余人。而業務范圍也從最初的紡織業機械零部件加工,進化到如今的生命探測儀、反恐機器人等高精尖的產業,并為蘋果、華為、微軟等多家國際大型企業提供精密加工配套服務。
公司目前有臺灣精密銑床、精密磨床、精密車床、進口高速CNC加工中心、日本沙迪克慢走絲等精密設備百余臺,同時配有日本索尼測高儀、二次元、三坐標等完善的檢測儀器。
“其實行業里對于代工都有一些成見。比如認為它們沒有核心的技術、沒有自己的產品,更多的是復制與粘貼。實際上近幾年來,代工企業也迎來了新的變革。”
劉煥高告訴記者:“客戶每次下的加工訂單基本上都是非標件,而且數量有限,且每個件都需要十幾道工序予以精雕細磨?!?/p>
“每一次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挑戰,因為每一次都是訂制化的服務?!眲ǜ吒锌谋硎荆叭缃駥τ诖撚行碌亩x了?!?/p>
以專利鞏固成果,為高精尖行業服務提供訂制化服務
企業在過去發展的十幾年里先是學習外資企業管理及技術,而后又在精密度與普適度找到“中國特色”。
現在,劉煥高對記者表示:“在青島,目前從事這類加工的企業已經可以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翼等一線城市抗衡。同時我們也正在一些細分領域形成專利?!?/p>
其實像青島高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一樣從事精密設備研發、加工、組裝的廠商,在青島就有兩三千家。他們大部分位于城陽區。
在2000年之后,外資企業在城陽投資辦廠,一些高新的技術散珠般落到了這個片區。這一行業從起步發展到如今也已有20年的歷史。
20年以來,青島制造業自動化發展最初是始于紡織業,如今已經涉及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光伏,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青島制造業的轉型也讓其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像蘋果、華為等企業產品更新換代較快,作為服務商也需要跟上他們的節奏,我們也在積極的進行數字化轉型。”
不止如此,青島高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逐漸從代工向有自主研發能力的高科技企業轉型。目前企業已經申請了多項專利,正在不斷的學習與創新中邁入高新技術企業之列。
劉煥高表示:“現在企業所作的產品很多都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光伏,新能源等專精尖領域。”
從最初紡織業的第一臺飛梭機到如今高精密度的自動化。他深知,設備是硬實力!但是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同樣重要。
“對于我們這個行業的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來說,人才還是比較稀缺的。一方面,過去的一批老匠人已經不合時宜,而年輕人又很浮躁,不愿意與機器為伍。即便機器為他們節省了人力,但是工作環境依舊‘枯燥’。所以招人、留人才也都很難?!薄?/p>
不光是青島高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存在這一困境,也是當下同類企業面臨的困境。
但對于行業的發展前景,劉煥高依舊信心十足。
“盡管目前國際形式很是緊張,但無論是國內大環境還是青島本地的營商環境都很不錯。這對于創業者來說是好事?!?/p>
而這幾年上游企業在快節奏的更新換代新產品,也給“船小好掉頭“的高宇精密機械這類成長中的企業提供了很多機會。
由小及大,由弱變強。青島高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經過10幾年的蛻變,目前已正式更名為青島高宇軒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已經逐漸成為一家既有國際化優質高端品牌設備,又有專業技術人才軟勢力支撐的高新技術創新型企業。
劉煥高表示,企業一路走來,得益于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也有企業不斷求新求變的艱苦奮斗。對于高新技術的極致追求,是企業會死守的經營理念核心。
未來,企業已經制定了奮戰“十四五”的規劃。他們將研發更多的技術用于國內高精尖產業,為青島的產業繁榮盡自己微薄之力。